要做到让手术室正常运转,安全、高效地完成每日400余台次的手术,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方法、精准的工艺流程、优质的团队素质将会举步维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由护理团队进行手术室整体管理、运作和经营,具体来说是由270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护士组成的管理运行团队在运行管理。近年来,华西手术室的管理者不断探索创新,在临床一线摸索出一整套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中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
楼面护士长都是“精算师”
大数据时代,手术室每天都有“大数据”生成。每日几百台手术排程,上千人流量的管理、几千个手术包的管理发放、上万个时间点的采集……这些都是制约手术室运转的难点。护理管理者采用数据信息化管理,用“循证+统计”的手段“打组合拳”。
华西手术室的占用时间是用“分钟”计的,护理团队要精确统计出每个手术间每天的手术占用时长,精确到科室、医疗组和每一位主刀医生,结合“择期手术停台率”统计、“第一台手术准点开台率”统计、手术RBRVS系数等一系列统计数据结果,来进行手术室运营管理。由于手术安排的绝对增长和手术空间相对不足之间的显著矛盾,迫使每一位楼面护士长都像一名“精算师”,计算着如何让手术间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高效的产出。
在如此精密的计算中,护士的工作安排也绝不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240名护士、30名各类学员的排班,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蕴藏着巨大的玄机。由于手术间的平均开放时间早已达到12小时,而护理人员配备暂时仅能满足约8小时工作制,“无米的媳妇要成炊”就要求每一位护士的能力要发挥到极致。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安排分“日、周、月、年”四种制式。“日计划”是根据第二日手术台次、专业分布、难易程度来对护士进行安排;“周计划”则是根据全科护理人员配比组成一线值班组,负责急诊手术配合;“月计划”则是对“周计划”的有益补充,二线急诊工作安排,以月为单位进行,护士可提前知晓并做好准备,保证最短时间到岗;“年计划”是为了保证手术配合质量,精益手术细节管理,对护士所在亚专业进行划分和轮转,既配合了临床手术,又对人力梯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建设。
手术室护士精英式培养
要想让称职的护士掌管手术室,必须有一套培养称职员工的体系。华西手术室着力于规划护士的职业生涯,从岗前教育、亚专业轮转、专科护士培养、临床护理专家打造,全流程根据每名护士特色和专业需求情况量身定制了“华西手术”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秉承“教学服务于管理,临床指导教学”的思想,对新护士采用“导师制”一对一教学,每位导师不光要指导新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更要为他们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分层培养及考核,低年资护士着重培养临床操作、专业相关知识;对中年资的骨干护士,除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着重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培养;高年资的护士,培养的重点已经从专业知识理论过度到专科业务指导能力、手术协调把控能力、护理科研总结能力上来。
每月、每季度、每年既有全科通科理论及操作的学习,又有各专业特色业务培训,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模式,让专业“无处不在”。
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
手术室是如何将每日如此大的手术量、众多的工作人员、纷繁复杂的环节和信息顺利运转的?的确,要运作如此大规模的系统,没有“必杀技”是寸步难行的,套用华西手术室龚仁蓉科护士长的话来说,那就是靠管理。
科室管理小组将各项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划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考勤工时制度整理成册,制作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这本制度册几乎囊括了华西手术室所有管理制度,从员工管理到质量控制,凝结着几代手术室管理者临床管理的智慧结晶。这本管理制度每两年根据科室情况修订一次,目前使用第五版了。
另外,由于华西医院是疑难危急重症诊疗中心,急诊、急救手术多、病情复杂,华西手术室也修订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室急诊手术工作指南》,现已修订到第三版。
将以往“人管人”的管理模式转化成“制度管人”,管理方法制度化、流程化,让针锋相对的他律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自律。制度系统化管理之后,逐步形成各种工作制度和内容的流程化,比如《标本留送流程》等,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制定各类标准作业流程。
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安排之外,华西手术室人更善于在实践中发现真知,从表象中找到规律,手术室护士们将临床上宝贵的经验总结采用图解的形式,分类阐述、讲解,为基层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出版了《图解手术室护理学》、《图解手术配合》等学术专著。(作者系华西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健康报》记者廖志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