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春日的暖阳洒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的病房长廊,67岁的包先生(化名)轻轻摩挲着颈部那道跨越二十余年的手术疤痕,眼中透出久违的释然与希望。近日,在甲状腺外科郑绪才主任团队的精妙施治下,这位历经四次手术、多发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成功接受"甲状腺癌及转移淋巴结补充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重燃生命希望。这场跨越二十余载的生命接力,不仅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力量,更凸显了规范化诊疗对癌症患者的重要意义。
初现癌魔:初次诊断到多次复发
2002年,包先生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首次发现甲状腺肿物。彼时的他未曾料到,这枚小小的肿物将开启长达二十余年的抗癌征程。随后的20余年间,包先生在蚌埠接连接受了三次甲状腺手术。从最初被误判为普通甲状腺病变,到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病情的反复如同梦魇般萦绕不去。即便术后坚持服用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癌细胞仍如潜伏的幽灵,于2025年初再次发起侵袭——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的出现,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中央区及侧颈部II、IV区淋巴结转移,病情恶化的警报全面拉响。
患者术前的照片
生死抉择:复杂病情下的艰难抉择
"每次手术都像在脖子上刻下一道‘年轮’。"包先生回忆过往手术经历时感慨道。颈部交错的陈旧手术瘢痕、残存的正常组织与肿瘤的致密粘连,让多家医院望而却步。经病友推荐,他慕名求诊于中科大附一院西区甲状腺外科郑绪才主任。作为国内复杂甲状腺癌领域知名专家,郑主任每年完成超千例疑难手术,团队在复发甲状腺癌的精准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刀尖起舞:精细化手术清除病灶
甲状腺癌虽被称为"懒癌",但复发患者往往面临"二次打击"。郑绪才主任指出,包先生的肿瘤已侵犯中央区及侧颈部多组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神经形成致密粘连,手术难度陡增。稍有不慎,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伤及甲状旁腺引发终身低钙血症。
在手术室无影灯下,郑主任团队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放大视野下将肿瘤与神经、血管逐步剥离,并保留甲状旁腺血供,历时3小时,完整切除所有转移淋巴结,成功保留了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完整性。术后次日,包先生即能下床活动,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患者术中清扫转移淋巴结照片
破局之道:多学科协作精准施治
"复发甲状腺癌手术的核心在于在根治与功能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郑绪才主任强调。医院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术前通过超声造影与增强CT精准定位转移灶分布,术中运用神经监测仪实时保护喉返神经,术后结合分子病理分析制定个体化的碘131治疗及内分泌管理方案,构建起全方位诊疗体系。
患者术后恢复的照片
医者仁心:以技术守护生命尊严
作为安徽省甲状腺肿瘤诊疗领域的领军团队,中科大附一院西区甲状腺外科年均完成复杂甲状腺癌手术超千例。郑绪才主任团队始终秉持"根治优先、功能并重、身心同治"的理念,近年来创新开展"经锁骨下免充气腔镜手术"等微创技术,为早期患者实现无痕化治疗。对于复发患者,团队坚持开放式手术作为确保根治性的"金标准"。"医生的责任不仅是切除肿瘤,更要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的信心。"郑主任如是说。
结语:让"懒癌"不再成为枷锁
包先生的成功救治是安徽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团队无数胜利中的最新篇章。在这里,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为无数患者打破"懒癌"复发的魔咒。专家提醒:甲状腺癌患者需终身随访,一旦发现复发迹象应尽早就诊权威医疗中心。正如包先生所言:"是你们让我相信,生命的韧性永远超乎想象。"
(李旺 文/图 郑绪才 审核)